遊日注意丨沖繩半年內57人食物中毒 40歲女食魚生後胃內拉出寄生蟲【附減低寄生蟲風險方法】

食用安全

撰文: 羅嘉欣

發布時間: 2024/05/29 18:44

最後更新: 2024/05/29 18:45

分享:

分享:

【沖繩/魚生/寄生蟲/食用安全】日本是港人熱門旅遊勝地,而近日有3名人士在沖繩一間餐廳食用魚生刺身後,因感染寄生蟲引發集體食物中毒,事件中有3人不適,其中一人更出現了嚴重腹痛和噁心等症狀。據當局調查所得,懷疑肇禍原因是餐廳沒有妥善冷凍鯖魚所致。

最新影片:

根據日本傳媒報道,沖繩政府日前公佈消息,指位於北谷町美濱市一間餐廳,發生寄生蟲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。3名40多歲顧客在餐廳食用一款鯖魚刺身沙律「Gomasaba」後,便感到不適,其中一名女子更出現了嚴重腹痛和噁心等症狀。3人送院檢查後,發現其體內有「異尖線蟲」(又名「海獸胃線蟲」)。

據了解,涉事餐廳的鯖魚刺身沙律菜式從製作到上菜,未有遵守殺死「海獸胃線蟲」所需的24個小時以上冷凍處理,沖繩縣當局已下令餐廳改善,也要求對其他生食菜單採取必要措施,以防止食物中毒,在改善前不得提供生拌鯖魚料理。連同這次案件,沖繩縣今年以來共發生8宗食物中毒事件,累計57人中毒。

鯖魚體內多寄生蟲

日本宮崎大學醫學院過去曾在社交平台分享一段影片,片中的鯖魚被切開,經射燈照射後,驚見腹部有逾200條寄生蟲蠕動。該醫學院助理教授指出,這種寄生蟲通常活躍於秋冬季,若民眾不慎進食,恐誘發食物中毒。

日本宮崎大學醫學院過去曾在社交平台分享一段影片,片中的鯖魚被切開,經射燈照射後,驚見腹部有逾200條寄生蟲蠕動。(網上圖片))

該醫學院寄生蟲學系助理教授Mio Tanaka在接受日媒訪問時表示,影片攝於學生進行實踐訓練的時候,而片中的鯖魚體内確認含有逾200條寄生蟲。

她指出,這種寄生蟲名為「異尖線蟲」(又名「海獸胃線蟲」),在秋冬時期尤其活躍,而受感染海鮮主要為鯖魚、竹莢魚、秋刀魚、鰹魚、沙丁魚、鮭魚、魷魚等,海獸胃線蟲經常會附著於活魚的內臟位置,當魚死亡後則會轉移到身體其他位置上。

感染海獸胃線蟲恐食物中毒

Mio Tanaka表示,若進食未煮熟或受海獸胃線蟲感染的魚類,可能會誘發食物中毒。她又提出,許多人對海獸胃線蟲的誤解是,即使誤食寄生蟲,只要用力咀嚼它就會被咬死。事實上,海獸胃線蟲難以被咬斷,即使將其浸泡在醋中或用鹽醃製,仍然可以存活。

因此,她分享5招可預防海獸胃線蟲所誘發的食物中毒:

  • 進食前加熱:海獸胃線蟲幼蟲於60℃下1分鐘內便會死亡,70℃以上會瞬間死亡。
  • 冷凍存放:海獸胃線蟲於-20℃下冷凍超過24小時便會死亡。
  • 盡量購買新鮮的魚,且及時取出內臟。
  • 徹底檢查魚身,去除海獸胃線蟲。
  • 切勿生食內臟,一般烹飪中使用的鹽、芥末、醋的含量及濃度,無法殺死海獸胃線蟲。

食安中心教減低寄生蟲風險方法

點擊圖片放大
+6
+5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。立即下載︰https://onelink.to/f92q4m

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︰http://tinyurl.com/3dtnw8f5